一位大学教授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在武汉很多学校设立所谓“发泄室”,让青少年在经受到各种情绪压抑时,到里面去打沙包,去攻击橡皮人以发泄自...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现在武汉很多学校设立所谓“发泄室”,让青少年在经受到各种情绪压抑时,到里面去打沙包,去攻击橡皮人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怨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应当立即撤消。针对该现象,这位教授向全社会特别是设置了“发泄室”的各个学校提出了严重警告:学生今天在发泄室里打沙包.攻击橡皮人,明天就会去打人,攻击人,因为他们由此并成了攻击行为和习惯。某些学校如果执意这么做,那这些学校负责人实质上就是在教唆学生犯罪。但心理学家认为,该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请分析该教授观点不正确的心理学依据。
选项
答案
解析 认为该教授观点不正确的心理学依据有:(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②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榜样与示范。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示范行为的独特性、复杂性、流行性和功能性价值等也影响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③影响观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强化。班杜拉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没有强化,学习者也能从各种示范行为中获得有关信息,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而强化则决定学习者是否把学会的行为表现出来,即强化对人的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首先,如果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也就是传统行为主义所说的“强化”。 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替代强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a.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结果,可以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或反对;b.使学习者容易模仿受到奖赏的行为,抑制受到惩罚的行为;c.看到榜样的行为结果,会产生如果这样做也会得到同样强化的心理期待;d.榜样受到奖赏或惩罚而出现的情绪反应,会唤起学习者的情绪反应,并影响相应行为的表现。最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评价反应,也会决定他们将表现出哪些可观察到的习得行为,他们倾向于做出自我满意的行为,拒绝那些个人厌恶的行为,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实质上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班杜拉认为,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学习,因此即使提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相匹配的反应,就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们如何去再现这种行为,并在他们失败时从客观上给予指点,在他们成功时给予奖励。所以,由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以得知,人的攻击行为都是通过观察榜样行为而学来的。榜样的攻击行为如果得到强化,观察者就会模仿,如果榜样攻击行为受到惩罚,观察者就不会学习。(2)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十分强调个人的内在精神活动及人深层的精神材料的重要性,注重人内心的情感与欲望。人们的痛苦与焦虑往往是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因此解决心理问题以及症结的关键就在于患者能自由表达被压抑的情绪,或对早年经验的再体验。如果让患者重新在心理上体验过去的挫折,并把潜抑的感情宣泄出来,患者就有了认识它.克服它的可能性。人在心理压抑时应当用喊.哭.攻击替代物来发泄,这可以使被压抑的力量得到释放,有益于心理健康。综上所述,该教授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关内容:大学,教授,长江日报,观点,武汉,学校,发泄室,年在,情绪,压抑,去打,沙包,攻击,橡皮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