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试述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
选项
答案
解析 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任何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在原则上必须经过三个基本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教师要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需注意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1)原型定向阶段。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原型定向阶段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在原型定向阶段,主体的主要学习任务是,首先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其次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教师在这一阶段必须做到: 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②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构成活动的动作不能以现成的形式教授,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2)原型操作阶段。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活动的最初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物质化的。在物质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是对象本身。在物质化的活动形式中,动作的客体是对象的代替物。不论哪种情况,都是对原型的操作。为了使学生的心智技能在操作水平上顺利形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①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②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③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的执行。(3)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是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三个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要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方面: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②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此时已没有实际操作),然后再逐渐缩减。③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④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

相关内容:教师,学生,心智,技能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