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试论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
选项
答案
解析 要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必须充分运用以下条件:(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运用变式时,如果变式不充分,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容易发生错误。一种情况是把一类事物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作本质特征;另一种情况是在概括中人为地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辨认事物或进行归类时,不合理地缩小或扩大概念,把应该包括的对象未包括进去或把不应该包括的对象包括进来了。为了充分发挥变式应有的积极作用,选用的变式应使那些显著的但非本质的要素得到变异,突出那些隐蔽的但本质的要素。同时,对象的变式应与词的指示和分析相结合,最好在提出定义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依据定义所提出的重要的或本质的特征去分辨各种客体。(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科学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①同类比较即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②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间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祁建立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都是教学上常用的比较方法。在科学知识的领会阶段,首先应进行同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促进概括,明确概念与规则的内涵,然后再进行异类事物间的比较,以使相似、相近、相关的概念和规则分化出来。(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一般而言,有两种相对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指导法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不太重视学习的过程,主张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沿着详细规定的学习程序接受知识,学生则应该接受教师系统的、有计划的指导。发现法重视学习的过程,主张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自行发现原理和原则,学会如何学习。有效的教学应把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对于容易的材料,教师可少指导,甚至不指导;对于复杂的材料,则非指导不可,否则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在实际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即使在讨论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回答的方式也未必中肯,但经过这一阶段乏后,至少他们可先明确所讨论的原则中包含的概念。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学生对原理中某一概念尚缺乏了解,就必须设法补足,再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论。简言之,在概括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相关内容:教材,知识,理解,成效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203秒, 内存占用1.1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