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高中岗位的考生作答: 资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报考高中岗位的考生作答: 资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资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资料三: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 资料四:某地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道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收入分配中的什么问题 (2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倍增”的目标 (4分) (3)试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4分) (4)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的意义。(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报考高中岗位的考生请作答以下两道题目: (1)反映了近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均偏低,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 (2)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实现“收入倍增”的根本措施。第二,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收入倍增”提供制度保障。第三,深化分配体制改革,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第四,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大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第五,充分发挥财政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3)第一,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第二,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面对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4)第一,“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美好乡村。第二,“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第三,“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塑造人的功能,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培养新型农民。第四,“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有利于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美好乡村竞争力。

相关内容:高中,岗位,考生,资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北京,胜利,大会,居民,收入,发展目标,发展,成果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