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模型思想?指出本节课的模型并列举小学数学中的模型。 (2)若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选项
答案
解析 (1)模型思想 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是一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学符号表达式和图表,因而它与符号化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同样具有普遍的意义。 本课属于乘积模型。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有两个基本的模型:一个是总体等于部分的和,即求和的模式,部分+部分=和;另一个模型是乘积的模型,总价=单价数量和路程=速度时间,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乘积关系的模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初步培养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 (一)出示例题情景 图片: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l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l06千米。 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二)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出示课题: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出示学习目标:我能口算、笔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设计理由: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希望学生能主动投入到估算中来,让学生通过估算,试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质疑与小结 (一)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二)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1.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2.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三)反馈第(2)题:重点围统竖式的简便写法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设计理由: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和方法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四、小结 (一)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二)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几百科全书,付了l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设计理由: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延伸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打好基础。)

相关内容:材料,要求,根据,任务,模型,思想,小学,数学,指导,段小学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437秒, 内存占用1.1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