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 教师播放“9?11事件”的纪实图片和网络资料.同时富有情感地讲述这一事件给美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浩劫。令人惊惧的画面...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下面是某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片段: 教师播放“9?11事件”的纪实图片和网络资料.同时富有情感地讲述这一事件给美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浩劫。令人惊惧的画面和触动人内心的讲述,营造了情感氛围。 师:面对这样的场景,如果你是美国人,你的感受会有哪些? (在教师反复使用“体验一下”的提示中,学生陆续说出了“难受、压抑、悲愤、痛恨、报复”等诸多感受性的词汇) 师:事情发生以后,如果你是中国人,你会有什么反应?(学生还在转换角色,思考之际)而有些人在网上发表了一些幸灾乐祸的帖子。大家思考一下:(1)这一现象能够反映出国人怎样的心态或者说情绪?(2)它与历史有无关联?是哪些历史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 (教师请同学讨论和相互交换意见) 生1:一部分国人幸灾乐祸。 师:讲得很好,是一部分国人。还有呢? 生1:没有同情心。 师:也就是不尊重别人的生命。 师:那么.造成这一情感表现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生2: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教师称赞用词精当) 生3:美国喜欢推行霸权主义,以自己的利益需要来欺负弱小国家。 师:现在我们具体梳理一下中关关系史,把它分成三个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 (教师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用纸笔记录下来。10分钟后,学生开始报告) 师:我们能否尝试对这些具体史实加以概括?(学生作了一些尝试以后,教师概述)近代史上,美国屡次侵华,掠夺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政府又拒绝承认并且实施封锁政策,制造海峡两岸的对峙形势,在与中国建交后.不履行建交公报上的承诺,继续推波助澜地加剧海峡两岸的紧张局势.还干涉中国内政。如此我们会产生什么情绪? 生4:狠狠地打击一下美国,让它也知道挨打的滋味。 生5:美国耀武扬威,自然会让人产生不满、愤怒和仇恨的情绪。 师:从历史和现实中的美国表现来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那是政府干的坏事,美国人民是不是无辜的?生命本身是不是无罪的?(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时,教师无意让他们回答,转移话锋)让我们再来看看中美关系史上友好的一面。 (教师讲述抗战时期“飞虎队”援华和“驼峰航线”的故事,以翔实的史料和数据、生动的讲述.展现美国政府和人民为中国抗日所作出的贡献。再请学生讲讲他所知道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美之间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友好史实) 师:中美关系的另一面是什么呢?(在学生说出友好、友谊、合作之类的话语之后,继续)在我们的历史回忆中既有屈辱、痛苦、仇恨、愤怒、对抗等感受,也有友善、温馨、和谐、感谢等情绪。现在看来.你会不会成为“9.11事件”后幸灾乐祸的那类国人呢?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间的未来关系.将有什么样的寄语? (学生自由表达。多数是单一的积极性的寄语。具体表述略)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片段予以评价。
选项
答案
解析 【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 本案例是初中专题复习课的教学片段,它以中美关系为切入口,基于近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引发回忆的情绪,在引导学生梳理史实、学会概括归纳的认知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其情感教育的渗透是有层次的和尊重学生感受的:先是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和表达一种情感:在获得学生如何反应的基础上,顺应着进入价值评判的层次,让学生对一组近代以来中美关系交恶的史实进行价值评判,引发并尊重学生来自历史的愤怒和对抗情感,然后再逆入,营造一种反差式的情境,这是一般情况下初中生不会去想的事;基于中美友好交往的史实,引导学生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组织层次,确定不同的价值观标准,组成一个互有关联的价值观体系——侵略和霸权一定招致愤怒、报复、嫉恨,帮助和友善定能获得同情、关爱和支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最后教师进行综述,为学生搭建情感升华的平台——寄语中美关系的未来.也实现了初步的价值观的综合,奠定内化价值观——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基础。教师的授课也许只是出于激趣和辩证的需要,但无意间契合了情感教育的层次性。最重要的是教师刻意使用“体验、情绪、感受”之类的提示语,同时又有历史味——史实、思维和史论的兼顾,而不是语文的情感教育。

相关内容:下面,课堂,教学活动,片段,教师,事件,纪实,图片,网络,资料,同时,情感,美国,社会,人民,带来,浩劫,令人,画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229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