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 “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材料: 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 “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 问题: (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 (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 ①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了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甄别和取舍: ①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 ②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 ③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 ④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

相关内容:材料,教师,抗日战争,教学,日军,师团,旅团,队伍,长富,岛健,我想起了,年在,渤海湾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