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材料一: 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之《苏州府志》 材料三: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办豚尾,出入不便,去之无损.留之反劳。断发虽始于热地之印度,创于尚武之罗马,何尝不先行断发哉?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四: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 问题: (1)据材料一说明土地对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封建社会土地的占有情况。(4分) (2)材料二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段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中康有为依据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提出了断发的哪些理由?当时,他的主张没有实现,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又是在何时发生的?(4分) (4)材料四中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意义: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一占有情况: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占有土地很少.还因为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封建国家控制部分土地。 (2)该现象出现在明朝中后朝的苏州。“计日受值”指的是雇主与雇工之间的雇佣关系。说明了在明代中后期的部分地区出现了资本主文生产关系的萌芽: (3)理由:生产和工作不便;士兵作战不便:生活不便;形象不雅。断发易服的风尚变化出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 (4)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主上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扫除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的投资热情。

相关内容:材料,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四海,无闲,农夫,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中餐,粒粒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