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又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之? 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账户”活动。何为绿色账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笥……上海推出“绿色账户”的实践说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从垃圾的填埋、焚烧到回收利用,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说明了( )。
选项 A.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B.只有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正确发挥 C.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答案 ABD
解析 B、D项显然正确。C项,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是同一事物的发展,不存在新、旧事物的更替。A项,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由于受各种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客观条件看,事物是复杂的,事物本质暴露有一个过程,并且人的认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从主观条件看,人的认识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因此,认识过程中发生错误是难免的,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同时,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永无止境的。A项正确。

相关内容:人类,垃圾,总量,带来,问题,大家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