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第题。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单元导语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风险宝贵的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本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课文导语 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的品格和精神。熟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教材和确定记叙重点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 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请设计一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查看材料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生1:文章的语言有气势,有如大江奔流,瀑布飞泻。 生2:文章的语言有情感美,无论叙还是议,都流露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崇敬、景仰之情。 生3:文章的语言有凝练美,有以一当十的表达效果,耐咀嚼,有余韵。 生4:文章的语言有形象美,如对闻一多语言、肖像的具体描写,形象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生5:文章的语言有诗意美。臧克家是诗人,他是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练、生动,有跳跃性、有气势。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很有个性。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__________,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美,体现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学生自由发言) 生1:我欣赏“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这句话,因为它具有形象美,体现在比喻的运用和“钻探”一词的选择上。特别是“钻探”一词,作者不用“钻研”或“研究”,而先用“钻探”,词义比“钻研”更进了一步,既形象又含义丰富,而且句式变成了“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生2:我欣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因为它具有音乐美、情感美。对偶辞格的运用,使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具有音乐美;本句叙事中兼有抒情,记叙了闻一多先生钻研、深刻探究的治学态度,作者对闻先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生3:我欣赏“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句话,因为它具有形象美。这体现在“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等词的运用上,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先生苦苦钻研文化典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风范。 生4:我欣赏“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因为它具有凝练美、音乐美。音乐美自不必说。“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表意蕴藉;一个“沥”字,深刻表现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精当、凝练。 生5:我欣赏“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句话,因为它具有气势美。这是对闻先生人格的艺术概括.句式短促、音调高亢、言深意赅,是文章有力的收束。 学生集体评议.选出五位最佳发言人,都予以表扬。 教师总结:散文中适当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表现出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并且以包孕的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师导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文章的语言用的是“语感品读法”,这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与美感,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相关内容:材料,第题,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再说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194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