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不久,孩子们在寒假休息了大半个月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当孩子们需要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拎住椅背拖行,或是把...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新学期开始不久,孩子们在寒假休息了大半个月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当孩子们需要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总是习惯用一只手拎住椅背拖行,或是把椅背夹在腋下,像拄着拐杖一样一摇一晃地行走。每当这个时候教室里总是充斥着一种椅子在地板上敲打摩擦的声音,很是刺耳,也不安全。起先是一两个新生,接着是班上一大半的孩都有这种行为。由于这学期新加了9个新生,为此,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行为习惯重新进行了指导,另一方面在平时不断进行强调和纠正。但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每次孩子们总是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改变搬椅子的姿势。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把小椅子放在指定地方,有个别孩子的动作很慢,我担心影响教学时间,便伸手帮了一把。正当我一手一把地拎着小椅子时,有个孩子突然开口说:“老师,要两只手搬椅子。”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我身上,我一愣,马上把小椅子放了下来,用双手搬起了一把椅子。下课的时候,我在指导孩子们搬动小椅子的时候,自己先用双手把小椅子搬了起来。不需要太多的语言,更没有平时的大喊大叫,孩子们安静地用规范的动作把小椅子搬到了指定地方,并且没有一个孩子拖椅子。 试分析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
选项
答案
解析 托班孩子模仿性强,思维具体形象,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而托班教师是孩子在一天之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便是教师,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也最强,而且会不加选择地模仿教师的言行。像是上述的例子,每天我们都在告诉孩子们要这样做,要那样做,那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直在强调要两只手搬椅子,但我们自己却常常在孩子们面前把小椅子随手一拖或一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如古人所言:“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多时候,老师无需用很多语言要求孩子,只要你自己做到了,就不必担心孩子做不到了。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