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 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生活“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他成了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选项
答案
解析 (1)材料一中的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仅凭华罗庚初中一时的数学不好,就断定如果有人没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他。用僵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忽视了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2)材料二中的闻一多先生独具慧眼,他从三句杂感中发现了臧克家身上潜伏的才气,并决定破格录取。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应倡导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不太成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与可塑性。因此,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学生观,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看待学生。 (3)应树立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权责的主体。

相关内容:数学家,华罗,理解,数学,知识,考试,老师,班上,将来,同学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