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材料一: 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一段独白:“人是一件多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材料三: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社会思潮?推动这一社会思潮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哪三大事件?(4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史实依据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袁世凯时代为什么没有敲开“那道门”。(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思潮是人文主义。三大事件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2)第一期的史实依据是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第二期的史实依据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第三期的史实依据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3)原因: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传统道德进行猛烈抨击,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地位。 (4)意义: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及文化认同;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关内容:材料,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独白,杰作,高贵的,理性,力量,美的,仪表,举动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