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材料二: 课文摘录: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书中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也揭露了他们的腐朽与罪恶。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他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在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进步与文化成果对应出现的规律,向学生抛出问题,即在秦汉时期出现哪些文化成就?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包括本节课所要讲授内容在内的秦汉时期文化成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习新课内容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司马迁在朝堂之上为李陵投降匈奴行为辩解而遭厄运、立志完成家父的著书遗志的历史小故事,引出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此时,教师为了达到知识正向迁移的效果,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篇曾经学到、看到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通过内容的复述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也可对《史记》本身做分析。 【学生活动】 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对熟悉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进行复述,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各小组的表述形式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说,可以采取情景再现、诗词朗诵等形式.生动表现所述内容。 【教师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讲述加以简要点评,对其中的正确之处加以表扬,对错误之处加以澄清。教师点评结束后,结合教材内容对《史记》的作者、成书经过、内容和文学、历史意义加以总结归纳。此部分结束后,教师以《史记》成书时的承载形式为切人点.引出造纸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传播。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相关提示自行阅读有关造纸术的教材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造纸术的产生、革新和对文化传播起到的历史作用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能力;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 三、归纳小结 【教师活动】 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 【学生活动】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为教师所留的复习和预习内容做准备。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借助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和调整。

相关内容:根据,材料,要求,教学设计,任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司马迁,史记,造纸术,发明,传播,文化,作用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曾言题库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255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