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教师在讲述《洋务运动》时的教学片段。 在讨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时,呈现了三本教科书不同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述《洋务运动》时的教学片段。 在讨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时,呈现了三本教科书不同的评价: 洋务运动的产生是为了“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官僚地主开办的工厂是“资本主义国家军需工业的附庸,充分表现了半殖民地的性质”:而且这些官办工业“压制商办工业,阻碍了商办工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作用是“由于新式机器的应用,产业工人的数量增多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比以前壮大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洋务派是“直接为外国侵略势力服务的、买办化的官僚军阀集团,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洋务运动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逐渐买办化的过程,是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的过程”。 ——1978年【湖北省初中试用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 既剖析其封建专横、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消极面,又展露出其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抵制外国势力扩张的客观进步性,不再斥责洋务派为“卖国贼”。 ——人教社1981年【辛刀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概括) 组织学生讨论:三种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总体评价有什么不同 然后.再呈现史学界关于洋务运动研究的新观点: 清季自强运动起于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迄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历时三十余年。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不仅是国人谋求对所谓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变局所作有效应对求自强的开始.也是百余年来中国进行现代化所作种种努力的起步。 ——1987年8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在“清季自强运动研讨会”上的开幕词清政府开始了近三十年的师夷努力,中国的近(现)代化之路终于艰难地起步了……作为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御侮的最终目的,但还是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尽管一切都是被动的,是被世界潮流推着走。 ——刘宗绪《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从世界文明史的视角来评价这一时期(19世纪60—90年代)的自强运动,我们并不着重于它所提出的“求强”“求富”的口号。也并不看重它的任务是否完成。我们看重的是,这场运动是否顺应了世界文明前进的大潮,是否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为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过渡做出了贡献。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这些史家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与前面三种教科书中的评价相比。在评价的着眼点上有何不同 问题:请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予以评价。
选项
答案
解析 整个教学设计,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史家对洋务运动的不同认识,反映特定时代人们的特定史观,也反映了现代中国史学界从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发展到现代化范式、文明史范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对历史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一设计中呈现了一系列关于洋务运动评价的历史评论.可谓是“头脑风暴”,作为高三复习课,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非常有利于学生史识的形成,称得上是创新设计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历阐释学这一现代史学理论。 历史阐释学强调历史是一种解释.认为“解释是史学家的职务”“历史事实微不足道,解释代表一切”(引自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版社2006年版)。伽达默尔就认为,尽管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过去是一个先于解释的客观存在.但由于历史思维本身是历史性的,这就决定了对这个客观实在的认识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的.并且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引自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与批判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历史阐释学作为一种历史哲学看似深奥和玄虚.但运用得当常常可以使教学设计新意迭出,尤其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深化历史认识。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