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
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课文摘录: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了百姓的餐桌。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摇滚歌手崔健的歌曲《不是我不明白》)
师:“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自从中国步人近代。中国人民的衣、食、住、行及社会习俗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却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这种贫穷落后面貌.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人民穷了几千年了,现在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在20世纪末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完这课后,我们将会很明白,这世界为什么变化快。先看看不同时期中国人有代表性的穿着打扮吧。
二、讲授新课
(本堂课的教学形式教师采取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
课堂探究一:近代以来衣着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片的形式演示不同时期中国人代表性的穿着打扮:清朝末年男子长袍马褂和旗女的旗服及汉女的上衣下裳制女服:清朝男子西装;民国时的中山装和女士的改良旗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列宁装和连衣裙;“文革”时的绿色军装和军棉大衣;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流行的喇叭裤、夹克;现在的时装)
师:请说说这分别是什么时候中国人的代表性的服饰。
生1:长袍马褂是清末时期的服饰。
生2:中山装和旗袍是民国时期的服装。
生3:“文革”时期流行绿色军装。
师:请分别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具体回答的内容略)
课堂探究二:近代以来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民以食为天”。教师先演示“买办和他们的洋老板正在吃西餐”,再演示粮票和油票。然后演示现在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菜肴)
师:西餐是怎样传人中国的
生4: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把西餐也带到了中国.久而久之西餐就在中国流行起来。
师:为何在改革开放前要这些票来买吃的 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5:因为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力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食品供应不足导致食品紧缺.需要凭票供应来保障人民的生活。
师:请同学说说在改革开放前后你家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 谈谈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家中的餐桌变化,对原因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课堂探究三:近代以来住房状况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安居乐业是中国人的梦想。教师利用图片演示中国传统民居以及现在的居民小区楼房和别墅)
师:请分析一下中国传统民居和“洋房”的特点。
生6:中国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洋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其他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
师:现在人们的住房条件为何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课堂探究四:近代以来风俗习惯方面的演变及其原因
情境创设:(演示资料)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选自见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全体去掉的.
——选自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
师:请分别归纳康有为和孙中山要求断发剪辫的原因。
生7:康有为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实用角度来分析断发剪辫的.孙中山先生则是从民族情感上来分析断发剪辫的。
(教师介绍缠足的由来.并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三寸金莲穿的鞋子)
师:为何要放足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8:因为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俗,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必然将其废除。说明中国在逐渐进步。情境创设:(演示资料)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许珂:《清稗类钞》第5册,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三条结婚须男女双方本人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第十七条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男女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区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调解无效时.亦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师:请结合实际谈谈中国近代以来婚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具体内容略)
师:同学们,请通过填写下面表格的方式,梳理课本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总体上掌握了从近代到今天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过程,分别从衣、食、住、用、行等诸多角度对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进行了梳理,体会了隐藏在这种历史变化背后的动因.认识到旧的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随着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逐渐得到改变。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必将乘着改革的东风不断前行.人民的社会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四、课后作业
(1)访问老一辈工人(农民),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生活的变化,然后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
(2)对自己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物质生活(包括收入、住房、衣食、家用电器等)进行调查,然后用表格展示出来。
五、教学反思
历史的学习,其意义不仅在于回顾过去的历史,更是对今天发生的再次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应该做到“厚今薄古”。所以,在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该增加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社会生活的讲解力度.将教学时间和教学素材多向这方面倾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相关内容:根据,材料,设计,教学,片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人们,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化,史实,影响,因素
错误啦!
错误信息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