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经典朗诵和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语义的理解对情景再现的影响【朗诵学习-10】《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宋)配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110经典朗诵和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语义的理解对情景再现的影响【朗诵学习-10】
选项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宋)
配乐: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朗诵者说:
苏轼晚年任端明殿学士时,有一位幕僚善于唱词,苏轼便问他:“我的词比柳永词如何?”柳永词在当时影响极大,人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所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那个幕僚呢?答得很绝妙:柳郎中词,只适合十七八岁女孩手拿红色象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您的词则须关西大汉执铜皮铁板,唱“大江东去”。苏轼听了当然很高兴。
不过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确可以算是苏轼词当中的压轴之作了,在整个宋词中可能也算是影响最大的了。我个人也很喜欢这首词,可能是因为我的家乡是湖北襄阳,这里也算得上是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篇目中,有三十多回故事都发生在襄阳。而襄阳城中也有一条大江(汉江)穿城而过,大江边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襄阳古城,站在城楼之上极目远眺,想象着那些精彩的三国故事,还真颇有苏东坡在长江之上怀古赤壁的“同感”。所以我在学过这首词之后,每每再到城墙之上或者汉江之滨时,总忍不住朗诵几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每朗诵一遍,便更喜爱一分,甚至把这篇古词作为我播音艺考时的自备稿件,每天早上练声的练习篇目和参加各种比赛时的表演项目。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襄阳也有大江,但并无“赤壁”;虽有三国故事,但并无赤壁之战;虽有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但并无雄姿英发的吴周郎。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时写的,黄州就是现在“黄冈密卷”的那个黄冈,虽然也在湖北,但可惜我并没有去过黄冈,所以在朗诵时还是只能想象汉江或者武汉长江的样子。我想当时苏东坡可能是跟三五好友驾了一叶轻舟,到黄州城外赤鼻矶下的江中游玩,船到江心的时候,苏轼举目远眺,不禁思绪万端,于是有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时,另一篇优美的散文《前赤壁赋》也打好了腹稿。
诗的上阕一直到下阕的“樯橹灰飞烟灭”都还比较好把握,无非就是描述眼前情景,追思三国故事,感叹战争得失。但从“故国神游”开始,就到了作者真正抒发自身情感的时候了,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想到他眼前面临的政治现实和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这是跟他的想要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矛盾的,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
事实上苏东坡写这首词的时候才四十多岁,但仕路坎坷壮志未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就跟历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周瑜的大器早成形成了对照。但那又如何呢?人生苦短,使人想明白了,没必要让这种种“闲愁”萦绕于心,还不如放眼大江、举酒赏月,于是乎有了——“一尊还酹江月”的洒脱。
当我们玩味着这言近意远的诗句时,一位襟怀超旷、识度明达、善于自我排解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关于这首词我还有两点个人的理解——
一是“浪淘尽”的“淘”究竟读一声还是二声,我认为是二声,跟《三国演义》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一个意思。这一个字的意思理解不一样除了字音之外,还决定了朗诵时如何断句。
第二个是“乱石穿空”一句,几乎所有的解读都说这是在写景,描写的是赤鼻矶或者赤壁的山石耸入云霄,所以叫“穿空”,穿透了天空嘛。但我从第一次读这首词读到这一句时,脑海中浮现的就不是赤壁山景,而是赤壁之战的战争场面,所谓“乱石”不是赤壁山石,而是古代打仗时抛石机抛出的砲石。也可能是因为我从未见过赤壁实景,但我从在网上找到的照片来看,不论是黄冈赤鼻矶还是赤壁市的赤壁古战场,那片所谓的赤壁山都既不高也不险,山顶平滑还长着树,一点都不乱,更看不出穿空穿云的感觉。后来我知道这一句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叫“乱石崩云”,就更不像描写山景了,因为“崩”这个字更具动感,它有“自上而下”、“四分五裂”的意思,如果是描写山景高耸入云,那就应该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更不会四分五裂。只有砲石会自上而下、四分五裂的砸向敌人。
而后一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也觉得是战船行进时带动浪往敌岸上拍的,至于卷起千堆雪,也有战船破浪的感觉,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坐船时船头冲出的浪花往两边卷动的感觉。因为我在江边长大,一般来说江水都是顺流而下流动的,没有外力的影响很少往两岸拍打,这一点跟海边海浪不一样,即便江中有风浪和旋涡,也是把人或船往将中心卷,而不是往两岸拍。所以我认为这一句描写的不仅是眼前的景,更是作者想象的赤壁之战的战争场面,跟下阕的“樯橹灰飞烟灭”相呼应。
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多时间解释这个呢?因为这种语义理解的不同,决定了我们朗诵时在做内部技巧“情景再现”时,所想象的画面是怎样的。
答案
解析 认真听读。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