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年前的12月初,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1.两年前的12月初,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人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这些极富诗意的表述,让读者眼前一亮,印象深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的一句“记得住乡愁”让无数人唏嘘感慨,更引发热忱的社会期待。而在这一表述的背后,是我国城镇化思路的巨大转变。多一些对传统和自然的敬畏尊重,少一些大拆大建的冲动;多保留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儿时记忆,少制造一些面目全非的“人造村镇”……越来越强烈的公众呼声,正在转化为对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作的具体期盼。 2.从某种意义上讲,乡愁是伴随着城市文明的出现而出现的,是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中诞生的心灵景观。乡愁,是一种文化情感。“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中央出台的规划文件中使用如此诗意的行文,成为了规划的亮点,也引发了大家对乡愁的关注与热议。大家对乡愁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诗人: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届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作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几乎每年都要一次一次地往故乡的那条青石板路上跑,故乡于我,一直鲜活在胸。我的文字中呈现的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一幅浓郁的小镇风俗画,而文字背后,全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作家:我的老家在淮河中游南岸的一座小城,小巷里三间坐北朝南青砖灰瓦的房子,一座铺满阳光的向阳小院。在襁褓中在摇篮里,我睁开眼就会看到那片片灰瓦。瓦是我接触这个物质世界的第一事物,是我认识这个物质世界的起始。 电视编导:具体到乡愁的符号,对我而言那一定是竹林的影子,尤其是黄昏村边竹林的影子,很迷人。在我们国家,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里,乡愁是一个重要的符号。中国的人性藏在乡村老人蓝色的围腰布底下,摸出一把花生,提起一把火炉,老人的言语和笑容,构成了我们精神的寄托。 教师:母亲烧的菜,最简单的白菜豆腐、红烧肉、红烧鱼,还有糖醋排骨,每次回家总容易把自己吃撑。 幼师:我想念外婆的荷包蛋,还放了一点冰糖,吃起来,略略有些溏心,口感温柔啊。 档案管理员:最想念我小时候家乡的风景,很朴素。夏天的早晨,露水挂在草尖,很漂亮。还有各种好吃的野果。 商场经理:一家人围在大桌子前,桌上摆满了漆红的筷子,座位一个接一个地挨着。小孩子喜滋滋地闹着吵着,母亲和祖母温和地笑着,小兄弟们忙碌着端菜上酒,那是人间最大的乐趣……母亲“宗宗、宗宗”的切菜声,锅灶下松枝嘛里啪啦的火焰声,还有酒足饭饱后的谈笑声。 公务员:现在住在高楼里,我经常怀念乡下的瓦房,冬暖夏凉。 学生:回老家第一件事是从轱辘井里打水,一下又一下地摇着,春节回家,每次打水我都抢着去。 技术员:放牛,小时候放牛,带一本图画书,牛在山上吃草,我在一边看书,惬意极了。 学生:我想吃爷爷做的酸菜面,酸酸的,每次想起来都要流口水。 房地产文案:母亲亲手做的布鞋啊,现在母亲年纪慢慢大了,眼神没以前好,纳鞋底之类的活干起来已经很吃力了,但母亲每年还要给我做一双鞋。 珠宝设计师:我家有个葡萄园,夏天的时候摘葡萄吃,姐姐会自酿葡萄酒,真好喝。好多年没喝到了。 行业协会从业者:我的乡愁是春日山原的花红柳绿,是夏夜里的萤火飘荡,是秋晨瓦楞上的泠泠清霜,是冬日田野的寥廓怅远;是清明节里的纸幡飘飘,是端午节里的艾香阵阵,是中秋节里的月饼甜甜,是春节里的年味浓浓…… 3.村头的老槐树还在吗?村里的祠堂还有人去吗?红白喜事的传统仪式还像当年那样热闹吗?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让人们的乡愁情结越发浓烈。在一年前召开的“两会”上,“记得住乡愁”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离家距离有多远,乡情就有多深。”在厦门打工的全国人大代表、最美“洗脚妹”刘丽说起乡愁颇为感慨。刘丽代表的老家在安徽颍上县古城镇,在她的记忆里,儿时的家乡总是充满生机,庄稼地里有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麦子,清澈的池塘里捞上来的河虾吃起来甜丝丝的。淳朴的乡亲总是互相照顾,如果谁家门没锁,肯定会有人帮你照看着。可现在,故乡的很多都变了。 全国政协委员董恒宇说,他的老家是山西省河津县的一个千年小镇,记忆中,小镇四面是城墙,镇中还有棵古槐树,街上铺着青石板路,下雨后能听到青石板下面哗哗的流水声。可现在回老家,古槐树不见了,城墙都拆了,高楼拔地而起,持续千年的村落品相荡然无存。 董恒宇委员说,城镇如果丢弃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像树刨了根儿,人丢了魂儿一样。保留一点“心灵里的大槐树”,保留一些本地、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色彩,应该是城镇发展起码的选择。 “记得住乡愁”这句看似较为感性的话,实际上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有乡愁的村庄才能锁得住记忆。对于外地人来说,对家乡的记忆,从来不是楼有多高、路有多宽,因为这些东西家乡有,其他地方也有。反而是自然风光、带有民俗风情的建筑为家乡所独有,哪怕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小巷,或一棵古树,这些不可替代的“小东西”,都远比走到哪都能见到的城市广场和宽阔大道,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4.“家乡不应只剩混凝土”,这是很多从家乡返回工作岗位的网友们的心声。 “乡愁”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停留在不少人记忆中的回味,更是人们对家乡特有的情感。但是,不少从家乡返回目前工作生活之处的网友却表示,家乡成了一个无论从东、西、南、北任何方向皆能寻觅到建筑轰鸣声的巨大工地,曾经记忆中的那些家乡特色无从寻得,记忆载体的建筑烟消云散。 网友们表达了自己对乡愁的思念。新浪微博网友“Johnny—ya—ya—ya”说上学的时候读《乡愁》,不明白什么意思,也体会不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现在是真真儿地体会到了。”新浪微博网友“Radcliffelala”也说家乡是一个人最初和最后的挂念。”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蹦床运动员董栋也有同感。他觉得,乡愁不是只有乡镇、农村外出的人才有,城市里的人照样会有乡愁。他从小生活的城市发展很快,无限扩张,小时候许多记忆中的老地方,现在已经被高楼大厦所替代,乡愁确实只能在记忆里,找不到现实对应。 难怪《山西日报》客户端的一位网民说乡愁是让人有所牵挂。单纯追求政绩的官员推进城镇化,把土地推没了,把家园拆没了,这是断根。断了乡愁。”可是,把断了乡愁的根源全部推到城镇化身上,似乎也不大公平。山西建工集团副总经理柳树林说,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能单纯说乡愁,而应该达到城镇化与乡愁文化互为一体和谐发展。 腾讯微博网友“中华鲟”说建议城镇化或是城市发展中,保留一定数量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特色建筑,好让人们在都市楼林里寻找到自己儿时的回忆,或是能印证下父辈祖辈日记里的时光。” 柳树林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是靠乡村文化来传承的。留住乡愁并不是反对城镇化,而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不以城市体量有多大为标准,而应当合理布局,多种城市类型、大小城镇集群协同发展。比如:我们可以把城市的生活文明带去乡村,以改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教育条件、文化条件为基本标准,不搞大拆大建和土地大规模集约使用,保留住乡镇文化独有的特色建筑,如:大戏台、宗祠等。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搞一些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项目,让当地青年劳动力愿意留在家乡,这样,就留下了文化传承,留住了乡愁。 5.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大圩镇把握“田园都市”独特定位,把旅游业作为统筹生态建设、美好乡村建设与都市农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打造有美景、有文化、有乡愁的湖畔村镇,不但满足了市民的旅游需求,也给农民带来切实利益。 生态旅游改善了环境,聚集了人气,也鼓起了当地居民的腰包。从生态游中刨金,大圩镇培育了一批以农业体验、休闲度假、民俗文化等为主题的农家乐特色村,促进农家乐向规范化、区域化、特色化发展。目前大圩镇因旅游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就有50多家。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全国生态乡镇、全国文明村镇等12项国家级荣誉。据统计,目前,每年来此旅游的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去年大圩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6万元,而在核心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万元。“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这是给市民的最美丽的馈赠。 为建设美好宏村、美化人居环境,黟县宏村镇结合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投入近900万元进行补绿扩带和城乡绿化。宏村镇突出对宏村、屏山等古村落周边及旅游公路两侧、农村村庄周边等的绿化。在屏山生态停车场,不仅停车场周边进行了绿化,停车场内也是仿原生态的,从而使其和周边古村、田园风貌吻合。 景区周边保持田园风貌,只对视线范围内的荒山采取多林种及多树种结合的绿化。宏村镇负责人称,对木坑、塔川等景点确保其原有风貌,最终使田园风光、山林及道路绿化、水口古村等和谐并存,层次感明显。对城镇空闲地和边角地块,则多种本地乔木树,少栽花灌草,形成“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村落风貌。 6.艾坪是英国埃塞克斯郡一座普通的城镇。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现如今,艾坪早已跻身英国中等城镇之列,艾坪由农村到城镇的演变轨迹,是英国城镇化的一个缩影。艾坪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一位名叫亨特的老人正在艾坪的街心花园晒太阳,他对采访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候玩捉迷藏的树和村边的小河,现在都还在,它们比我还老。那些树虽然看上去显得沧桑,却十分健壮。看到这些陪伴我长大的老树与小河,我仿佛就回到了从前,童年的生活历历在目,感觉乡愁真是个美好的东西”。 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始于18世纪上中叶,到19世纪晚期,英国2/3的人生活在城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镇化的国家。这期间,政府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如财税调节和规划督导等,对城镇化的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甚至速度、走向等进行宏观调控,从而使城镇化整体进程能够在健康、有序和充满生机的轨道内运行。此外,英国不断出台和强化各项立法,让法律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扮演主角,从而为城镇化的深人推进注入活力,尤其是通过法律的调节,对城镇化进程进行“纠偏”和“防误”。英国媒体相关统计称,自1909年颁布第一部《住宅、城镇规划条例》以来,英国先后颁布了40多部与城镇化建设有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串起了英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个成功秘诀。 城镇化不是乡下人一窝蜂拥入城市,而是把原有的乡村打造成城镇。英国城镇化的实践证明,“城镇化就是进入城市”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应该倾力发展一大批农村小城镇,并在每个小城镇都建设工厂、医院、图书馆、学校、电站等硬件设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英国也瞥偏离这一理念,大城市一度成为人们追逐的栖息地,好在英国及时纠正了这些做法。现在很多伦敦人宁愿住在小城镇,而不愿住在大城市,因为小城镇空气新鲜,风景优美,适宜生活,对健康大有裨益。 7.厦门翔安山头村,前方拥湖,后方依丘,是典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已有160年的历史。历经百年来的风雨考验及世代变化,美丽的山头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淡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山头村所代表的是一种闽南朴实的精神,一段历史的印记。 年轻就是本钱。现在的翔安,成片开发的工业园区已经替代了落后的农村旧貌,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翔安新区带来了经济实力的提升。2006年,台湾最大、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也到翔安安家。 友达所在的位置,就是山头村。据做向导的友达光电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将这个具有闽南传统风味的古老建筑保留下来,他们特地从泉州请来了维修古迹的专业师傅进行修复工作,师傅们为保留并翻新这些老建筑物,将那些极脆弱的文物级建材一一编号后拆下,按照它们不同的处理方法做精细处理后,再按编号一一拼装复原起来,整个过程煞是费工。 最终,村里的古榕树、土地庙和几栋有代表性的民居得以保留,它们的存在,提醒着人们,翔安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印记。 穿过厂区大道和一片幽静树林,记者来到“山头16号”。这是一座典型的闽南古厝,红砖墙、石基座,如燕翅一样翘起的檐角。这原来是山头村农村生产队的指挥中心,现陈列了许多当时村落遗留下来的农业生产器具,厅堂的侧墙上还清楚可见当时生产队记录农具与肥料供需调度的字迹,依稀可见当时的生活百态。 据友达光电工作人员介绍,保留下来的老榕树气根蔓延,曾想耍请当地人帮忙修剪,但当地人已将此百年榕树奉为树神,不敢修剪神树的“胡须”,因此陪伴榕树百年的气根,至今依然随风飘逸,也成了友达厂区内的另一个特色。 “只有认识历史,承认历史,尊重历史,才能创造历史。”台湾友达光电董事长李焜耀曾说过。也因此,山头村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得以保留,山头村的后人也才“有家可回”。 记住乡愁、留住记忆,除了古厝、古迹这些固态文化,还有古戏、老技艺等活态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浓浓的闽南文化氛围,弥漫在翔安区广袤的土地上,在迈向“美丽厦门,典范翔安”的进程中,翔安继续深挖闽南特色文化,践行美丽厦门文化提升战略。 如今,每逢节庆日,翔安的闽南“非遗”主题公园总是热闹非凡。翔安决策者探知,“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土壤,因而他们因地制宜,精耕“非遗”生存土壤,让“非遗”处处开花,融入百姓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深切感受闽南童谣的艺术魅力,弘扬民族精神,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倡议、支持下,翔安马巷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建设乡村少年宫的契机,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习闽南童谣,让闽南童谣在校园中唱响,这更是为对整个翔安培养闽南语歌唱人才增添了一个重要载体。 8.在广袤的农村,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在城镇化过程中随着村庄的消失而无影无踪。民俗学家萧放说在快速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已经丢失了太多历史文化遗产,在今天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损失。”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对于一个城镇来讲,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结果必然是“千城一面”“千镇一面”。乡镇与乡镇几无差别,甚至楼盘与楼盘一个模样,以至于一位定居国内的老外,因身在小区内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而急哭。一个个相同的城镇,使人不知这里是他乡还是故乡。而更为重要的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被破坏,自然和历史的积淀被糟蹋。 近几年来,“加州水岸”“普罗旺斯”“曼哈顿”“罗马湖”“天鹅堡”……在国内一些城镇,冠以这些洋名的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上午在“瑞士风情小镇”散步,中午到“莱茵河衅”小憩,下午赶往“荷兰村”……很多城镇足不出户就能“欧洲一日游”。有媒体随机选取全国12座城市240个小区,发现五分之一的小区在命名的时候都含有外国的信息。明明是中国的建筑,与异域风情毫不相干,却硬要冠上“加州水岸”“普罗旺斯”等洋名,显得不伦不类。对此,萧放表示,“地名是一个地方标识,地方文化记忆往往附着在地名之上,地名关联着地方的历史与文化,是不能轻易改动的。”他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古老有意味的地名应保留,或者可以将其迁移附着到新的地标之上,实现新旧的融合。其实饶有趣味的历史地名比洋地名更有吸引力,比如苏州的山塘街、成都的宽窄巷子、武汉的户部巷,就比罗马花园、东方曼哈顿、威尼斯风情更具文化韵味。新型城镇应引入地方文化传统样式,让乡土文化在城镇找到新的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乡民情感有了新的寄托与附着物之后,人们自然会缓解因为乡愁所引发的精神困境。 9.城镇化不是要消灭乡愁,而是为了让乡愁变得更美。 “乡愁”是对传统的怀念,是对过去岁月的思念。她不是城里人的专属,更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属,而应当属于所有人。 “乡愁”是对故乡的思念,愁代表着浓浓的情感。在当前城镇化浪潮的推动下,乡愁更成为所有中国人内心最为柔软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内心探处都有一处故乡。这个故乡与你血脉相连,你是从那里诞生并成长。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做过农民的前辈。对故乡的感情就是对前辈的感情,对泥土的感情。 推而广之,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走向现在的工业文明,所有的人类在内心最深处都藏着一个村庄的影像。那是对血缘亲族的回忆,是对家族历史的认同。这是任何人事都无法阻拦的情感。所以,我们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叶落总要归根”,为什么要“衣锦还乡”,为什么在春运一票难求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要返回故乡团聚。家族荣誉、亲缘感情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可以想象,一旦故乡没有了,那些盛满回忆的村庄不见了,有多少人会成为情感上的孤儿,成为缺失故乡的人。 城镇化浪潮是世界性的趋势,它带来的是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文明的整体性提高。然而全球性的城镇化浪潮,终归要让很多人从此成为没有故乡可回的人,成为无法找到“乡愁”的边缘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边缘化的城市人?怎样让那些从乡村来的人获得城市的关怀,尽早融人城市生活并有尊严地生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一个民族、不同群体,所共同拥有的“乡愁”记忆?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城镇化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村落保护是城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两者并不相悖。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村民的“去”和“留”这样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让村民们在城市里住得安心,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这是城镇化的关键。同时让那些留在村里的人,尤其是愿意回到村里的青壮年,也能同时享受到城市人的福利,享受到均衡的教育权利、医疗卫生权利、公共文化权利,让他们能安心地留在村中,不出远门也能安居乐业,这也应当是城镇化的另外一个侧面。“去”的人和“留”的人都能够安心,我们的乡愁才有处安放,乡愁才能更加美丽。 (一)人们心目中的乡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依据“给定资料2—3”进行归纳并列举乡愁符号。(10分) 要求:分条陈述,语言简洁,概括性强,五条即可,不超过200字。每条后面列举两个乡愁符号。 (二)谈谈“家乡不应只剩混凝土”这一说法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三)依据“给定资料5—6”,分析概括国内外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留住乡愁”上的一些做法和成功经验。(15分) 要求: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某地方党报根据“给定资料7—9”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乡愁”的专栏,假如你是该报社的一名编辑,请你以“让乡愁之美绚丽绽放”为题,为这个专栏撰写一篇短评。(2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评论探刻; (2)紧扣材料,重点突出;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五)请你以“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为中心议题,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3)语言流畅,简明扼要。 (4)总字数1000—12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答案提示 乡愁是一种文化情感、心灵景观,伴随城市文明而出现,且乡愁感受各有不同: 1.对故乡自然风光的依恋。如竹林的影子、夏晨露水。 2.游子对亲人亲情的思念。如外婆的荷包蛋、母亲亲手做的布鞋。 3.对儿时生活场景的怀念。如庭院灰瓦、放牛时看小画书。 4.对故乡风土民情的眷恋。如清明节的纸幡、端午节的艾香。 5.对故乡标志景观的记忆。如镇中的古槐树、环镇的古城墙。 【赋分说明】 每点根据概括是否准确及精练等情况,酌情给1一2分。 分条书写,并标注序号,否则扣1分。 (二)答案提示 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留住乡愁。而留住乡愁并不是反对城镇化,相反,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将乡愁文化与城镇化互为一体和谐发展。具体而言,要合理布局,多种城市类型、大小城镇集群协同发展,不搞大拆大建和土地大规模集约使用,保留住乡镇文化独有的特色建筑;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搞一些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项目,让当地青年劳动力愿意留在家乡。 【赋分说明】 按照“含义+做法”的结构展开,结构分2分。 含义关键词每点1分,得分关键词为“留出乡愁”“和谐发展”r做法关键词每点2分,得分关键词为“合理布局”“保留特色建筑”“反哺作用”。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晰的酌情给分。 (三)答案提示 国内做法: 1.大圩镇把握“田园都市”独特定位,发展生态旅游,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村,保留当地民俗文化特色。 2.黟县宏村镇大力开展绿化工作,景区周边保持田园风貌、景点确保原有风貌,最终使田园风光、山林及道路绿化、水口古村等和谐并存。 国际做法: 英国艾坪镇在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没有乱砍树、乱拆房,保持自然原样;英国积极发展农村小城镇,将原有乡村打造成城镇。 成功经验: 1.国内一些地方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生态旅游,保存文化特色;美化人居环境,保护原生态村落风貌。 2.英国政府用行政手段对城镇化进行宏观调控,使城镇化整体进程健康、有序、充满生机;用法律手段为城镇化推进注入活力,对城镇化进程“纠偏”和“防误”。 【赋分说明】 本题共15分,按条分点给分。 每点3分,得分关键词分别为“田园都市”“生态旅游”“农家乐特色村”“开展绿化工作”“原有风貌”“和谐并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农村小城镇”“美丽乡村”“文化特色”“原生态村落风貌”“行政手段”“宏观调控”“法律手段”。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晰的酌情给分。 (四)答案提示 让乡愁之美绚丽绽放 城镇化不是要消灭乡愁,而是为了让乡愁变得更美。 在当前汹涌澎湃的城镇化浪潮下,广袤农村中的一些村庄的原始风貌随着村庄的消失而荡然无存,乡愁成了他乡漂泊游子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每个国人心中都有一处故乡,如何让脑海中的故乡与现实相连,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切的深刻命题。 快速现代化的步伐让我们丢失了不少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不断受阻。而如果没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千镇一面”“千城一面”的背景下,故乡的归属感将成为新时代最稀缺的产品之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以及地方特色文化被破坏后,自然和历史的积淀也将被糟蹋。 我们不希望此类悲剧成为连续剧,现实中也有一些地区迈出了可赞且重要的一步。如美丽的厦门翔安山头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留住了古厝、古迹这些固态文化,也传承了古戏、老技艺等活态文化,如今的山头村所代表的是一种闽南朴实的精神,一段历史的印记。 城镇化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村民的“去”和“留”这样两个问题,就抓住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去”的人和“留”的人都能够安心,我们的乡愁才有处安放,乡愁才能更加美丽。 【赋分说明】 本题共25分,按条分点给分。 指出乡愁之软的,给5分; 指出乡愁之痛的,给5分; 指出保护乡愁典型事例的,给5分; 指出乡愁之美核心做法的,给5分。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酌情给分。 题目3分,语言表述2分。 (五)参考范文 走好城镇化建设三步棋 当持续多年的村落品相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心中越发浓烈的乡愁情结已无所依托;当延续历史的城镇故事悄然离去之后,人们心中经年维护的精神家园已儿近荒芜;当传承文化的乡镇建筑默然被拆之后,人们心中努力珍藏的记忆符号已渐行渐远。类似的种种迹象不断地在人们的心海掀起滚滚浪涛:城镇化建设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 2013年12月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诸多工作要求及发展理念,应和了公众的呼声,为未来的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因会议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很多饱含深情的描述引发了更为热忱的社会期待。其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三句决断很好地为城镇化建设这盘棋局设计了三步妙棋。 “留住美丽山水,记住感人乡愁”是城镇化建设的起步之棋。乡愁是一种文化情感,是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中诞生的心灵景观,浓浓的乡愁需要依托那积淀温暖记忆的山水,需要呼应那满含世间深情的乡土。若山不得望、水不得见,乡愁便也真的成为一种忧愁,一种人生之憾。城镇化建设需要以留住山水为起点,为乡愁留住释放的空间。 “弘扬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是城镇化建设的定调之棋。乡镇的城墙、村头的古树、街上的石路……各地的这些“历史文脉”承载着本地本民族的文化色彩,如果在城镇化建中,城镇丢掉了自己的故事,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绵延千载、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将苦无所依、杳渺而去。城镇化建设应该以延续历史文脉为基调,积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文化传统,建设美丽城镇”是城镇化建设的制胜之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果一个城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以及地方特色文化遭到破坏,“千城一面”将成为必然的结局,自然和历史的积淀无奈被糟蹋。丢失的历史文化遗产很难再弥补,远去的村庄原始风貌永远成过往。城镇化建设亟须以传承文化传统为己任,建设美丽城镇方能最终圆梦。 而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中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中国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劳动力如何得到生活的保障,如何让他们在城市中获得市民的公平待遇?这不仅仅是村庄失去后村民和城里人的“乡愁”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如何接纳村民,城市如何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做好准备的现实问题。 棋局对弈,讲究步步为营,出奇制胜,最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城镇化建设这盘棋局已经十分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走好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设计的三步妙棋,需要走得稳,更要走得真。 【赋分说明】 本题40分,按档给分。 一类文(31—40分):立意明确,思想深刻,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论证;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富于变化。 二类文(21—30分):观点较鲜明,思想较深刻,能够运用举例进行分析论证;结构较完整,语言流畅。 三类文(11一20分):观点不够鲜明;内容不够充实,叙述过多,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清;结构不合理或不完整,语言不流畅。 四类文(0—10分):文章与材料无关,完全跑题;体裁错误;大段抄材料;立场错误;观点不明;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另外: 1.照抄原材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判为四类; (2)抄袭较多者(30%—50%),判为三类下(11—13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判为三类中(14一 16分)。 2.主要减分项目: (1)无标题或未按要求填写标题者扣3分; (2)字数少于1000字或多于1200字者,每少或每多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错的字不另扣分,最多扣3分。

相关内容:年前,12月初,中央,工作,会议,北京,城镇建设,自然,理念,现有,山水,脉络,风光,城市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274秒, 内存占用1.21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