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1.2013年7月,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将此情景拍...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给定资料 1.2013年7月,在颐和园散步的曹先生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曹先生将此情景拍下,并发微博批评这些游客的不雅行为。昨日,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人有三急,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在上述事件中,一人尿急也就罢了,“巧”的是十几个人同时憋不住。如果没有厕所也就罢了,可颐和园里明明有公厕150多处,且分布合理。一人找不到厕所也就罢了,可十几个人都不去找厕所,践行“只要不抬头,遍地是茅楼”的想法,选择当众小便,那真是一道丑陋的风景。 午后的西湖,微风徐徐,水波荡漾,若能约上好友两三,泛舟西湖,自然是件美的享受。不过,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却有几位“过分享受”的年轻游客在泛舟西湖中央时,不仅撑开了太阳伞,静躺船上,还脱掉鞋袜,把双脚直接泡进了西湖。殊不知这一泡,却被记者的镜头抓了个正着。照片发上微博,引来网友们的纷纷吐槽---虽然古人一句“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让“濯足”有了保持高洁的意思,可是如今,这么一濯足,在其他人眼里,实在大煞风景。 “不仅不文明,而且也不安全。”西湖游船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西湖虽然风浪不大,但毕竟不是陆地。躺在船上本就难以保持平衡,加上又把脚伸到水里,很容易掉进湖里。其实,对于游客自划船,游船公司一直都有相关的规定,码头题板上也有着安全规定和文明规范,但奈何自划船游客们仍我行我素。 周末,上海某公园里人来人往,不少游人四处拍照留影。公园内的标志性石像雕塑,则成了游客眼中最佳的合影“道具”,很多人甚至骑到雕像身上摆出各种姿势拍照,而旁边立着的“请勿攀登”的警示牌形同虚设。由于攀爬的人太多,石像的背部都被磨得异常光滑。公园中的管理员诉苦说,很多游客都攀爬上去留影,人太多了,根本来不及制止。上海海洋水族馆内的一条娃娃鱼,吃下一份来路不明的“零食”,幸亏饲养员及时发现,通过抢救才挽回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命。经调查,娃娃鱼吞下的是游客投放的一块有机玻璃。 据统计,“五?一”假期3天,“天下第一滩”广西北海银滩出动159人在景区内处理了83吨生活垃圾。景区管理部门反映,不少游客随意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垃圾随意扔只是近年来频频遭到曝光的不文明出游陋习的缩影。飞身翻越护栏、在建筑上刻字留念……不文明出游陋习年年说、年年拍,而类似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2.“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网友“空游无依”于2013年5月25日发表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XX到此一游”,为国人随意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表示气愤。曾带队赴埃及多次的资深导游张先生表示,毁坏和私藏文物出入境巳经触犯了当地法律,一旦被发现且情节严重,可能要坐牢。 “作为经常出境的导游,我常常被少数游客不端的言行刺痛。”上海锦江旅游有限公司导游黄晨薇说出国旅游,可以感受到中国公民的自豪,但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真添堵”。一些中国游客把国内的“不拘小节”带出国门,如随处扔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子、走累了随处蹲下等;一些游客在国外一些公共场所我行我素,无视景区“请勿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警示牌,大声喧哗、举止不当;一些游客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对外国的文化和规定不以为然,引发当地居民对中国游客的反感。 “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我国公民整体文明素质与世界发达国家公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部分出境游客文化素质偏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表示,另外,部分旅游经营者在服务质量、行前教育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产生除了和“游客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有关,还与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出游频率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一些误解也源于相互文化冲突或者了解太少。”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了解外国文化的中国人外出旅游,国人与外国人的沟通了解会越来越多,误解会越来越少。戴斌认为,无论如何,这些不文明行为暴露出中国游客文明素质方面的欠缺,国内游客的成熟度有待提升,也表明我国出境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 国人走出去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世界看中国,一方面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通过中国公民的言谈举止看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出境旅游的公民就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专家认为,旅游是一种将消费者的需求、认同、情感和文化串联起来的经济活动,是一国国民文明素养的集中展示。五千年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带出国的不应该只是消费力,还应该展示出国人健康文明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国际形象。 3.当地时间2013年7月19日,法国巴黎遭遇热浪袭击,许多游客在卢浮宫外的水池中泡脚纳凉。近日,这组游客在卢浮宫外的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其中竟然有中国人,于是网上一片哗然,“煞风景”“素质低”“丟人丟到国外去了”……某些媒体的报道也够“惊悚”,“中国洗脚大军占领卢浮宫”“中国洗脚大军攻陷法国卢浮宫”…… 可仔细看看照片,原来不只是中国人在泡脚,绝大多数泡脚者是外国人。何以称得上是“大军”?又何来“占领”“攻陷”?而且整个画面显得非常自然和谐、闲适惬意,从哪里看出来“煞风景”“素质低”了?难道本来正常的纳凉行为,因为有了中国人的参与,就变得不文明了?如果全是外国人在泡脚,网上会不会是一片羡慕之声,赞叹国外的城市宽容,指责国内的管理不人性化?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国人的素质就会一次次地被提及。对于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会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中国人来横加指责”的言辞,很多网友大加指责,认为这是在替国人的行为开脱。但是,如果发生任何事情,都把矛头对准国人,拿国人的素质来说事儿,或者说,指骂别人的人没有认真审视自身的行为,把自己放在道德管束之外,那么这种反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文明是好事,但如果对于文明过于敏感,就会成为惊弓之鸟,国人对于文明不应过分妄自菲薄。当然,这样说,并不是为国人的行为唱赞歌,只是提醒公众,面对文明,我们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态度。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国人的素质似乎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还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们都能看到国人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如公交车占座行为、旅游胜地乱涂鸦等。对此,我们应该大加谴责,引导人们树立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 在中国向文明国家前进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借鉴别国好的经验和好的范式,以引导国民的行为举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人对于文明似乎存在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喜欢拿外国人的文明来比照中国人的行为。这种做法的确存在一定的好处,通过对比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但是,创造文明本身就是心灵上的一种美化,需要特定的环境。你如果没有那种阅历、修养,瞎套外国西装,简直不像样。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进步不是靠否定来实现的,而是在肯定中历练出来的。 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全盘西化,或者是全盘否定本家,都是错误的做法。在新文化运动中,领导者们一味地强调新文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而对于中国自身的儒家文化则进行全盘否定,最终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局限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应该是面对文明的正确态度。 当下,对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人家做不到的,我们要尽量做到,人家能够做到的,我们更要做到。文明不是向西方看齐,而是要力争达到属于自己的文明标准。行使文明规范,理应严格要求自己。一味地指责国人的素质,而把外国人的行为准则奉为圭臬,只会让人感叹你不过是高贵冷艳的软病患者而已。 4.这两天,南京交警一直在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位“哲学大妈”的神回复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地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昨天,又有一位五旬大妈“火”了,闯红灯后面对交警,她回答:“我都闯了几十年红灯了,要你管!” 走路确实存在文明与不文明的问题。比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是文明的,我行我素过马路是不文明的;走斑马线是文明的,横穿马路是不文明的;靠右走是文明的,违反规定靠左走是不文明的。要引导文明走路、倡导文明走路;随着社会的进步,更要学会文明走路。 文明走路不仅仅是走路的问题。其一,它是交通秩序的组成部分,已经列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文明走路,会影响文明骑车、文明行车以及文明交通岗的建设。没有文明走路,就不可能有文明的交通。其二,它是城市文明的窗口。现在我们的城市亮了、绿了、美了、干净了,如果走路是不文明的,绝对是种败笔。其三,它是社会公德,要求人们以遵纪守法为荣。有人说: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和谐。没有文明走路,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其四,它是一种修养,文明在我脚下,文明要从我做起、从走路做起。其五,它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不文明走路很容易引发意外,甚至因此而失 去生命。 走路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不文明走路,会使社会为走路支付的成本更高。它影响着亲人,如因不文明走路受到处罚、造成伤害,甚至走上了不归路,会对亲人造成伤害。它影响着他人,不少人之所以不文明走路,是因为“你走、他走、我也走”的从众心态。一个人的走路陋习,可能影响他人也养成走路陋习。还有一点是,有时候,怎么走路代表的不仅是你本人。在外地人眼里,“哲学大妈”怎么走路是代表南京人的;在外国人眼里,你怎么走路是代表中国人的,所以,走路是不能马虎的。行人走路不仅仅是行人的问题,也反映出绿灯时间太短,斑马线设置欠合理、公交车停靠站过远等现实问题,行车不文明影响文明走路的情况更是常见。所以,要行人文明走路,首先要保证行人的路权,要增加投入、创造条件,让行人能够文明走路;要进一步改善交通管理,方便行人文明走路;要文明行车,让行人能安心地文明走路。 5.近日,“为环卫工发微博”活动引来众多网友关注,掀起一股声讨“车窗垃圾”的热潮。微博里这样写道车上抛出的垃圾叫车窗垃圾,为了捡拾这些垃圾,已经有很多环卫工被撞死、撞伤。”记者随后来到北京车流量较大的木樨园桥一带,仅几分钟时间,就发现不少垃圾从车中“飞”出。另据福州市鼓楼区环卫处初步统计,每天在五四路有近1500人次随手扔垃圾,“车窗垃圾”最常见。 “车窗垃圾”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环卫工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北京市丰台区环卫中心一名环卫工告诉记者,“丰台区每天处理的车窗垃圾至少有150吨,经常有工人为了捡拾垃圾被撞伤。”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有200多名环卫工在工作中遇车祸受伤、致残、死亡。交通部门表示,“车窗垃圾”也会影响后方车辆驾驶员的视线及道路状况,以致对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干扰,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如果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会酿成更大惨剧。 5月初,济南市交警与城管联合执法,对驾驶员随地乱丢垃圾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对违法驾驶员处以罚款50元、扣2分的处罚。国外对“车窗垃圾”的处罚更严,比如英国伦敦2012年3月开始实施新规,乘客往车外扔垃圾,车主将被处以100英镑(约合人民币997元)的罚款。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汽车现代化太快,而国民素养的提高相对滞后。治理“车窗垃圾”,不但需要行政部门适当加大处罚力度,更需要提高驾车人的素质。浙江杭州《萧山日报》与当地环卫处曾在街头向市民赠送车载垃圾筒,还有很多网友呼吁在车上自备一个垃圾袋。行为小改变,文明大进步。 6.安徽省蚌埠市城市公交派出所在蚌埠论坛公布了一段视频录像,该视频开始不久,只见一名身穿灰色上衣、左肩挎着公文包的男子出现,对着监控探头下的电子站牌踢了一脚又消失在画面外。很快,该男子又出现在摄像头画面当中,并手持石块反复地砸向电子公交站牌。可能因为用力过猛,该男子还摔了一跤。在一旁等候公交车的乘客都被吓得向远处跑去。 第二天上午,记者来到视频拍摄地胜利西路新港站台。只见道路南北两侧站台原有的电子公交站牌已经不在。蚌埠市公交集团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砸站牌事件发生的次日,他们已经将被损坏的站牌拆除。 “我们第一时间便报了警。”这位工作人员说,警方在网上公布的视频来自当时电子站牌上的监控探头所拍摄的录像,是其中一部分。“在我们获取的全天录像中,当时该男子是要在新港站赶106路公交车。录像両面显示,他跑向站台时,106路车已经驶出站台。”这位工作人员说,随后画面中的男子动作变得非常狂躁,便出现怒砸站牌的一幕。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此前虽然也曾偶有损坏站牌的事件发生,但如此恶劣的破坏行为他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该男子将两处新港站电子站牌破坏,据公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两站牌的价值超过15万元。 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在咸宁市城区路边,垃圾桶“命运堪忧”,有的垃圾桶外罩和内胆“身首异处”,一些临街餐饮店直接将内胆搬到自家门店前,里面装满了废弃的一次性碗筷和蜂窝煤残渣;更有部分垃圾桶的内胆“不翼而飞”,只剩下破败不堪的垃圾桶外罩。而这类似的情景,在滨河东街、淦河大道等城区主要街道两边也屡见不鲜。 在淦河大道,不少垃圾箱的铁门巳经垮下,十分不雅。部分分类垃圾箱的内胆要么是不见了踪影,要么就是已经断裂,被弃于一旁,致使这些本应具有分类回收功能的垃圾箱,被迫“囫囵吞枣”。在工商银行泉塘支行附近,一个垃圾桶外罩竟被扔到了附近花坛里,只剩下孤零零的内胆伫立在路边。“很多时候拿着垃圾,却找不到垃圾桶。”在垃圾桶损毁严重的同时,不少市民反映,市区垃圾桶数量不够。 咸宁市环卫局办公室主任王永涛告诉记者,市区每年被损毁的垃圾桶近千个,损失金额不低于30万元。除了不断添置和完善城区街边垃圾桶,环卫部门每年都要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对市区被损坏的垃圾桶进行修复。垃圾桶是怎么被损坏的?王永涛分析有五种情况:有人贪小便宜,将垃圾桶偷走,取下铁条当废铁卖;有人随意往垃圾桶里倾倒各种垃圾,如建筑垃圾、有余热的蜂窝煤等,因使用不当造成对垃圾桶的损害;一些临街店主要么觉得垃圾桶在自家门前占位置、有味道、影响生意,趁夜间移走或损毁垃圾桶,要么图方便,把垃圾桶挪为已有;另有少数人将垃圾桶作为发泄对象,乱踢乱踹,恶意损毁;还有一部分垃圾桶是因为车辆上道,被车辆撞上造成损毁。 7.中央文明委在京召开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规范约束,加强社会监督,引导和推动人们强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识,提升文明道德素质,努力避免出现不文明旅游行为,以良好的言谈举止展现文明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刘奇葆指出,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是关系国家文明形象的一件大事。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引导每个出境旅游公民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要严格执行《旅游法》等法律法规,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出境旅游公民和相关人员的规范约束,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行业自律,推崇文明美好,批评丑陋落后,营造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形成规范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促进公民不断提升道德素质,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会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境游优秀领队和导游代表作了发言,中国国际旅行社发出了中国公民出境文明旅游行动倡议。 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集中反映了我国公民在出行时的种种不文明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出游陋习年年说、年年拍,而类似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请结合“给定资料”,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给定资料3”中提到,卢浮宫前洗脚折射出了国人素质之低,但也有人说指责国人卢浮宫前洗脚是对文明过度敏感的体现。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的观点。(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充实,? (2)语言流畅,层次清楚,有说服力; (3)不超过400字。 (四)为了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中国国际旅行社决定发起中国公民文明出境旅游行动的倡议,请你以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名义,起草一份倡议书。(20分) 要求:结构完整,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符合文体要求。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2”中写道:“国人走出去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以“文明出行”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语言流畅;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总字数800?10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答案提示 1.出境旅游方面:随处刻字,毁坏文物;我行我素,大声喧哗;举止不当,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忽视外国文化和法律规定。 2.国内旅游方面:随处大小便,乱扔垃圾,攀爬雕像拍照,翻越护栏,向动物乱投食物;缺乏文明意识,忽视旅游景点的安全规定和文明规范。 3.过马路方面:违反交通规定,不服从交管人员管理;社会公德意识不强,从众心理强,破坏交通秩序。 4.“车窗垃圾”方面:部分乘客及车主素养低,乱抛垃圾,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危害环卫工人安全,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及道路状况。 5.公共财物方面:缺乏社会公德,随意破坏公交站牌、公共垃圾箱等公共物品。 【赋分说明】 本题共15分,按条分点给分。 共5条,每条3分;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分。 减分项目: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二)答案提示 1.我国公民文明素质整体偏低,文明意识差,忽视旅游景点的行为规范。 2.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间的文化存在差异,生活习惯不同;交流不够广泛,相互理解不够充分。 3.部分旅游经营者服务质量不高,缺乏行前教育,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疏于引导和管束。 4.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缺乏对日常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 5.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对不文明出游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 【赋分说明】 本题共10分,按条分点给分。 共5条,每条2分;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分。 减分项目: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三)答案提示 对于国人罗浮宫前洗脚惹来的热议,应该辩证地看待。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目前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中的确存在不少不文明现象,比如随处刻字、乱扔垃圾等,这反映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意识不强,国民旅游文明素质有待提高。这种不文明行为不仅会影响我国的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同时也给公民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另一方面,仅因卢浮宫前泡脚一事而指责国人的素质,不免对文明过于敏感,有失公平。当然,我们也并不能为国人的行为唱赞歌,只能提醒公众,面对文明,我们应该保持一份清醒的态度。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华文化、中华美德的精神传承。 我国在向文明国家前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文明不是向西方看齐,而是要力争达到属于自己的文明标准。进步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借鉴别国好的经验,引导国人的行为举止。 【赋分说明】 本题共20分,按条分点给分。 提出观点“辩证地看待”2分,观点总结4分。 观点分为两个方面,承认国人整体出游素质偏低,有待提高7分;反对仅因罗浮宫前洗脚一事指责国人素质低,承认中国具有良好的传统美德7分。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分。 减分项目: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四)答案提示中国公民文明出境旅游倡议书 亲爱的中国公民: 你们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国外感受异域文化、欣赏异域风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旅游过程中,不文明现象比比皆是,比如,随手丢垃圾、大声喧哗、到处刻字等。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形象,同时也影响了旅游的质量。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旅游从业者要率先践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以自身文明言行带动游客;切实履行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职责,及时劝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广大游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文明出行意识;自觉遵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尊重当地成俗,文明游览;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讲究礼仪。 三、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各旅行社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规范文明出境行为;表扬先进典型,惩戒不文明行为个例,共同营造文明旅游的良好风尚。 国人走出去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国。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提升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展示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国际旅行社 XXXX年XX月XX日 【赋分说明】 本题共20分,其中格式5分,内容15分。 内容共分3部分:背景目的部分4分;倡议具体内容共3条,每条3分;结尾呼吁部分2分。同义表述给分,表述不完整酌情给分。 减分项目:错别字每个减0.5分,但最多减2分。 (五)参考范文 传播文明出行正能量 近日,一组照片蹿红网络:法国卢浮宫水池上,几个中国人正在泡脚,旁若无人、怡然自得。顿时,人们对这种现象发起热议,国人的文明素质问题再次被推上浪尖。在文物上涂鸦、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随意插队,一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不断被挖掘出来,刺激着人们的“文明耻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中国人遍布五大洲,让世人感受到“硬实力’’的同时,这些不文明的“软肋”也一次次地刺痛着国人的心。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现代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要求。我们承认,在中国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发展相对滞后,整个国民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当然,我们也要明白,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每个国家、地区文化背景、习俗不同,也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任何事物的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们要端正对待文明出行的态度,从小事、从细节、从你我做起,传播文明出行正能量。 首先,要加强文明出行素质教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文明礼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途径、切实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其次,提高旅行社服务管理质量。制定文明出游手册和行前教育规范,强化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和监督的责任,?丨导旅游者文明旅游。旅行社主动向游客进行文明旅游宣传,通过“行前说明会”等方式对导游和游客开展出境礼仪培训。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惩罚力度。针对不文明行为,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通过建立文明档案、大屏幕曝光等监督和惩罚手段,改变出游陋习零成本发生的现状。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生活处处要有文明。我们不仅要在一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到文明礼仪。旅游、出行时,在各种公共场所,都不要忘记文明。文明礼仪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人人都守礼仪、讲道德,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谙美好。 【赋分说明】 本题35分,按档给分。 一类文(31?35分):紧扣“文明出行”主题要点,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能恰当联系事例。 二类文(21?30分):紧扣主题要点,观点比较鲜明,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三类文(11?20分):能扣题,但观点不够明确,结构不合理或不完整,表达比较清楚,语言比较通顺。 四类文(0?10分):没有扣题,立场错误;观点不明;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另外: 1.文体不符要求者,判为四类。 2.照抄给定资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判为四类; (2)抄袭较多(30%?50%)者,判为三类下(11?15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判为三类中(16?18分)。 3.主要减分项目: (1)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8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错的字不另扣分,最多扣3分。

相关内容:资料,1.2013年,颐和园,曹先生,先生,孔桥,多名,男性,游客,同时,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情景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