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但是,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污染天气,一些城市甚至启动红色预警,环境污染再次引起全民的...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良好的生态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但是,去年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接连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污染天气,一些城市甚至启动红色预警,环境污染再次引起全民的高度关注。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民族中学准备举行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主题的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活动课,请结合实际,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内容至少要包括活动目的,教学的重难点,活动环节的流程及其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的习惯,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2.能力目标:能辨别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并掌握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方法。 3.知识目标:懂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懂得保护环境是公民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学生能够自觉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三、教学环节的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我是“环保小卫士” 上周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请你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到生活中去调查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件.同学们调查的结果如何呢 (请几位同学代表发言) 刚刚大家都分享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我们知道了良好的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通过“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真正体会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拯救地球妈妈”行动 出示地球妈妈的头像,上面写着“SOS”:人类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看地球妈妈已经向我们发出呼救信号!让我们来听一听地球妈妈的自述吧! 师:地球妈妈告诉了我们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呢 生: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四个环境污染现象是地球妈妈告诉我们的。 师: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呢请同学们结合你所了解的.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用连线图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破坏了它,我们就无法生存,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保护环境还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生: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情。 师:保护环境就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事做起。可是我们学校就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学校的几块草坪,时常有同学在上面踢球、追逐打闹,学校为此多次教育,但是这个现象至今仍未杜绝。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展示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地球母亲的苦衷,以及从地球母亲的自述中总结出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用连线图的形式进行组合学习。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力,也能够提升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呼吁“保护环境。保护草坪” 下面我们分小组做一个小活动:每组制作一组在草坪边树立的“保护环境,保护草坪,,的小标语。五分钟后全班分享。 (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全班每位同学的努力下,让在草坪上做游戏,踢足球的状况有所改善。我们要将标语贴到适合的位置,适时行动,全体参与环保行动。 设计意图:通过“保护环境,保护草坪”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制作小标语。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小组讨论能力,同时也巩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将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四)巩固扩展。献计环保 你们这些环保小卫士可真棒啊!已经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中了,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个小组粘上一朵小红花.为了我们的环保更加有效,就要动用科学的武器,你们对于环保还有更加科学的点子吗 生1:我准备在烟囱口上安装一个空气过滤器,把那些有害物质全部吸收、过滤,再定期清除,剩下的无害气体再排出烟囱,就不会污染大气了。 生2:如今,我国已掌握了纳米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它,把垃圾分解,然后再制成有用的东西。 小结:同学们为保护环境,献出这么多计策,我祝大家的愿望和设想早日实现,使我们的家园更美好! 设计意图:献计环保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内容:生态,人和,社会,发展,根本,要求,全国,地区,大面积,污染,天气,城市,红色,预警,环境污染,全民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383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