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望天树是一种稀有植物,(屏显图文介绍望天树)它生长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民称它为“伞树”。然而...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望天树是一种稀有植物,(屏显图文介绍望天树)它生长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民称它为“伞树”。然而,我们这篇课文却几乎没有描写望天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是以树写人。托物言志,赞扬望天树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赞扬具有与望天树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全面大搜索,古今中外的人物都行。 生: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他在听不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依旧顽强努力,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生:张海迪虽然高度瘫痪,但她仍然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师: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比如,司马迁就是在监狱中完成《史记》的撰写。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楷模.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师:我们感谢作者乔传藻把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壮美的树种展示在我们面前!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望天树下,你最想发出的感慨是什么 生:啊!望天树,你真伟大! 生:望天树,我要以你为楷模! 生:望天树,你长得真高啊! 师:都挺抒情的啊!那么,就请大家在课后做一做: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选取某一种,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篇日记,要求寄寓某种可贵的精神。跟大家一样,要是老师站在美丽的望天树下,更会有千言万语!此时此刻,我要用最美的歌声来赞颂它!(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 师:(在歌声中做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散文,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诉说了望天树的成长经历,热情地赞美了它坚定不移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是一首成长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礼赞!希望同学们以理想为坐标.以信念为动力,学习望天树倔强不屈、坚定不移、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好人生每一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人人为之仰慕的参天大树的! (掌声中下课) 这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望天树》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结束环节,以下对这则教学片段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A、教师设计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的要求 B、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联想 C、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 D、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实施。教师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旨在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读懂文本本身并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就此止步,以把文本本身讲通讲透为任务,而是接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结合现实中的典型人物抑或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成长经历,拓宽对望天树的认识.谈谈如何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做既是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故A、B两项表述均有错误。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故C项说法正确。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故D项表述有误。本题正确答案当选C项。

相关内容: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问题,望天,植物,屏显,图文,它生,西双版纳,当地,傣族,人民,伞树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曾言题库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333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