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洗漱环节中,张老师发现明明总是第一个洗完脸、刷完牙,而且每次都非常快。这天,张老师观察明明,发现他吃完晚点送完餐具后,只是洗了脸就回来抹油了,原来他根...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晚间洗漱环节中,张老师发现明明总是第一个洗完脸、刷完牙,而且每次都非常快。这天,张老师观察明明,发现他吃完晚点送完餐具后,只是洗了脸就回来抹油了,原来他根本就没有刷牙。这时候张老师就走到明明面前问:“你刷牙了吗? ”“刷了。”明明回答。张老师又问了一遍,结果明明的回答还是“刷了。”只不过他的声音比刚才小了。张老师说:“刷完牙的孩子嘴里有香味,让我闻闻你嘴里有没有香味。”明明只好张开嘴巴让老师闻,张老师闻后:“你的嘴巴没有香味,你肯定没刷牙,好孩子要诚实,没刷牙没关系,只要和老师说实话,老师不会怪你的,以后改正就行了。”接着张老师又轻声地问明明刷牙了没有,是不是刚才说了谎?孩子迟疑了一会儿,承认自己确实没有刷牙说了谎。张老师看到明明承认了错误’,就表扬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并请他赶快去刷牙。对此事件,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的做法对,就应该让孩子承认撒谎是错误的,要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而有的老师认为张老师的做法欠妥,幼儿怕老师批评只好说谎,因此幼儿说谎老师有责任。
选项
答案
解析 从明明第二次回答张老师的问话声音比第一次小了,张老师就应该敏锐地发现,明明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不当的。接下来,张老师不应该再以教育者的身份直接指出明明“肯定没有刷牙”。这样做可能会引发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孩子会屈服于老师的权威压力,变得驯服;有的孩子则屈服于自我的本能,变得反抗;有的孩子则在内心需要与权威之间往来穿梭,变得喜欢钻空子。此时,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忽略态度” 来化解明明已经意识到的说谎行为。一句轻轻的、真诚的、暗示性的提示:“牙齿是你的好朋友,它最喜欢爱干净、又诚实还聪明的孩子!”老师边说边用手指自己的牙齿,两手的大拇指相对做“点头”动作。在以后的、连续的一段时间洗刷环节前,老师都用这个动作与明明互动,来暗示他去刷牙,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使勤刷牙这种健康知识、健康态度、健康行为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主动习惯,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强调的“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相关内容:环节,张老师,老师,洗完,刷完,这天,送完,餐具,只是,他根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348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