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教学实录,完成第16题。 师: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品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相信,同学们...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完成第16题。 师:通过这两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品悟文字的韵味,品到了这一家人的人生韵味。同学们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我相信,同学们今天回去,肯定会跟家里人说今天的学习体会的。也许就跟老师看电视剧一样,抹着眼泪,“这电视剧,太感人了!”那么,他们家这件事,跟我们有没有关系? 生:没关系。(个别学生说出,有的若有所思) 师:你说说看,怎么个没关系? 生:(沉吟一会儿)有关系吧。(笑声) 师:就像我们听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样,听完了,抹完眼泪了,过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也许全忘了。不过你又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更要好好儿的活。 生:面对生命,珍惜生命。 师:我们到这一家人的情感世界里去走了一趟,不仅仅要读出人家的味道,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 师:因此,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课件: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活……)这个“俩”应该变成—— 生:我们! 师:连起来读这句话。 生:我们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师:这里的“我们”,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 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家人要—一 生:好好活。 师: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 生:好好活。 问题: 阅读以上教学实录片段,请从本文的阅读角度对此进行评析。
选项
答案
解析 这往篇教学实录片段读完让人感触最深的地方是这位教师紧紧地抓住了“语文味”。“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时候也发现自己。因此,读出人家的味道的同时,更要读出自己的味道。”其实这节课上到这之前,学习已可以结束——戛然而止,会让你意犹未尽。但这位教师依然在问,他们的故事感人,跟我们自身有关系吗?没想到,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关系。如果我们读书,总是停留在人家的感动中,没有自己的感情和心灵对照,那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于是,这位教师和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句的“我俩要好好儿活”的“俩”改为“们”,成为“我们在一起要好好儿活”,并讨论这里的“们”会指“谁”,指家人、同学乃至天下所有的人。此时的文本不仅仅是知识文本,而更是体验文本。她看似随意的反转。实乃智慧之举也,他让学生内化的文本,并使文本之言皆出于生之口,文本之意皆出于生之心,语文味也就随之“烹饪”出来了。 总之,“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语文。要走在语文的路上,千万别被冗杂的跟风现象晃花了眼,莫让“语文睐”成为“语文是个筐,啥东西都能装”。

相关内容:教学,实录,两堂,品悟,文字,韵味,一家,人生,老师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192秒, 内存占用1.05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