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课文导语 生命是可贵的,但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么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令人仍不无启迪。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相关规定 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后练习 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的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们们讨论一下。 二、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示:《孟子两章》的课文内容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请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选项
答案
解析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二、激趣导入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1.由一二位同学讲一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孟母对织”。 2.归纳至今为人们所乐于运用的孟子名言。如: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孟子》还留下了很多有生命力的成语,抢答说出哪些熟悉的成语是出自《孟子》的。例:专心致志、与人为善、舍己为人、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等。 4.课文涉及的孟子的名言是哪一句.蕴含的成语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和学生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默读、朗读课文。 ①在诵读的过程中疏通字句,梳理层次,加深理解,引发质疑。 ②在梳理过程中对重点实词如“欲”“得兼”“莫”“由是”“与”“蹴”“万钟”,要特别关注。 ③对文中出现的五个通假字进行归纳整理。 ④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对称句和排比句,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2.教师以若干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①孟子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②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③请两三个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④作者为证明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深入探究 1.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 命和亿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在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2.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 3.“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五、拓展探究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舍生取义”的含义是什么? 2.孟轲所说的“义”有它特定的阶级内容,是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尊长等一套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秩序,提倡重“义”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根本利益。 3.课文第二段内容隐含一个什么典故?可以用我们搜集的哪句孟子名言来印证? 4.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六、延伸拓展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一言,警醒几千年。多少仁人志士追随着“取义”之路,开拓了一条精忠之道。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的屈原,终因遭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汩罗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文天祥,被囚禁狱中宁死不屈,舍身取义,留名千古;鲁迅以笔代枪,在文坛掀起千层浪,留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动人诗句。 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七、推荐欣赏 1.2002年“全国大专辩论会”——中山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正其义是否谋其利) 2.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心灵的选择》《倾听心灵的钟声》《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3.电影《生死抉择》中市长李高成最后的演讲

相关内容:材料,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所欲,熊掌,亦我,舍鱼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访问排行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187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