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教师在执教《关雎》的教学实录的节选片段,请你抓住这段实录的特点,运用语文新课程概念,写一段300字以上的评析文字。 【教学片段】 (一)初...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下面是一教师在执教《关雎》的教学实录的节选片段,请你抓住这段实录的特点,运用语文新课程概念,写一段300字以上的评析文字。 【教学片段】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上课之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指名一学生朗读。 (屏幕显示几个重要的词语注音,学生齐读,正音、强化) 师:读准字音,是朗读的第一步,更高的要求是读出节奏。同学们看,这首诗每句话都是四个字,《诗经》里大多数的诗都是四个字一句。大家揣摩一下,四个字一句的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 生:二二。 师:非常好,两个字一顿,或者尾音稍微延长,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 (二)思读,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师:这个小伙子的感情是淳朴的,健康的。求之不得时虽然痛苦但没有难以自拔。求而得之的时候是要让对方快乐,要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所以,孔子说“《关雎》一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屏显) 师:这么完整而优美的爱情故事,古代人在传唱,现代人也在唱。刚才上课之前老师在放的就是现代人谱曲的《关雎》。旋律优美动听,可是,我找了好几种版本的MV都不满意,没有表现出我从诗句里感悟到的美。因此,我今天想重拍。 (学生满脸疑惑和兴奋,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应该拍哪几组画面呢?我想,优美的爱情故事一定发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所以,老师先来策划第一组镜头,也是最简单的。 师:我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参差荇菜”这几句,想象出这样的环境:在湛蓝的天空下,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流水缓缓流淌,泛着清波。河中长短不一的荇菜随着水流柔柔地漂荡。河中的沙洲上,芳草萋萋,成双成对的雎鸠在快乐地游玩嬉戏,不时还在关关地呜叫,一高一低,相互应和着。 师:就在优美的环境中,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出现了呢?她在做什么呢?下面该同学们了。 生:一个文静美好的姑娘。 生: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头发是束起来的。 生:头发长长的,应该是松松地披在肩上,只在发尖处轻轻地扎了一下。 生:她在采荇菜。 师:下面好像该拍小伙子了。 生:小伙子穿着一袭白衣,在河边看书,突然看到这位采荇菜的姑娘,书一下掉在了地上。 师:(笑)这就是一见钟情了。 生:我觉得还要拍。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小伙子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生:我还想拍姑娘跟小伙子一起,还是在他们相遇的小河边,小伙子在弹琴,姑娘在听,或者唱歌。 师:这样拍出来的MV一定是唯美的。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了这首诗景美、人美、情美(学生跟老师一起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次屏显) 师:景美、人美、情美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词语、句子以及诗歌特有的表现方式中体悟到的,所以,应该还有一美——“文关”(屏显) (三)品读,鉴赏艺术手法,读出美感。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关雎》的文美。 (屏显全诗,几个词语标注成蓝色) 学生读蓝色词语:关关、窈窕、参差、辗转 师:“关关”是叠词.“参差”声母相同叫“双声”,“窈窕”韵母相同叫“叠韵”,“转”声韵母都 相同叫“双声叠韵”。大家再自由地读一读,感觉有什么效果。 生:有音乐感。 师:对,《诗经》里常用双声叠韵和叠词,既好听又生动。(屏显双声叠韵叠词的作用) (学生读) 师:(屏显《关雎》)请同学们读标注为红色的诗句,说说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句子几乎是一样的,只换了一个字“流”“采”“笔”。 师:找得很准!这样的句子叫“重章叠句”,又好读又好背。反复吟唱,强化了感情,突出了主题,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现代歌曲里还在用。 (学生读重章叠句的作用) 师:经过这样的品读,我们终于感悟出了《关雎》的魅力。(屏显,师生齐读)《关雎》一诗,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生配乐朗读)
选项
答案
解析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学习古诗鉴赏,“读”尤其重要。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突出了“读”。从《关雎》的字音节奏巧妙切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披文人情。初读:扣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两个要点;思读:扣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两个难点;品读:扣住“鉴赏艺术手法、读出美感”两大关键。“三读”三个层次,从“字音节奏——诗意情感——艺术技巧”三个方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层递进。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层级,又凸显了教学流程的序列,而且在各种“读”中,将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幅幅气韵生动、色彩宜人、形象鲜活的画面,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关雎》,品味到《关雎》那绵绵荇菜与水涡共舞的美景,体悟到“君子”对“淑女”那缠绕环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样设计,整个课堂教学灵动而充满勃勃生机,学生快乐而充满生命活力,从而使诗歌的鉴赏真正落到了实处。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诗歌鉴赏离不开想象,这堂课的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的亮点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例如重拍MV的设计,围绕《关雎》的这首诗“景美、人美、情美”三大要素,引导学生在拍MV的活动中,生生互动,大胆想象;老师点拨导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知不觉之中,帮助学生完成了想象能力的提升,将想象力的培养这个的难题,通过活动,化难为易,巧妙地加以破解,其构思的确别具一格,令人拍案叫好。

相关内容:下面,教师,关雎,教学,实录,节选,片段,特点,语文,新课程,课程,概念,300字,评析,文字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4 知识的智慧 Inc. 保留所有权利。 Powered by cengyan.com

页面耗时0.0294秒, 内存占用1.06 MB, Cache:redis,访问数据库14次

鲁ICP备17016787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