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 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

作者: tihaiku 人气: - 评论: 0
问题 材料: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 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 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 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选项
答案
解析 [要点](1)该教师进行教育时主要遵循了疏导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和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①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教师在得知张林沉迷网络之后,并没有批评和惩罚,而是与张林交流,从他的兴趣出发,因势利导,坚持正面教育。 ②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质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该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最终使得张林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③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该教师充分利用张林喜欢电脑这一积极因素,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让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克服了自身的消极因素,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该教师进行教育时主要采用了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 ①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该教师针对张林的兴趣与他交流,对他充分肯定,使张林心服口服。 ②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该教师鼓励张林多参加集体活动,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都属于实际锻炼法的范畴。 ③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教师利用各种机会表扬张林,这是一种品德评价法。 专家点拨:此题考查德育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德育的原则、方法的出题频率很高,此知识点不难理解,备考时经过认真复习后都能掌握。作答此题的难点在于,有的考生会仅给出其中一个德育原则或德育方法,而遗漏了其他答题要点。因此,阅读材料时,要认真领会其中包含的信息,紧密结合题干进行作答。

相关内容:材料,张林,上网,痴迷,孩子,爸爸,工作,需要,电脑,家中,他同,一起,父母,他发,起床

猜你喜欢

更多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错误啦!

错误信息

  • 消息: [程序异常] : MISCONF Redis is configured to save RDB snapshots, but it's currently unable to persist to disk. Commands that may modify the data set are disabled, because this instance is configured to report errors during writes if RDB snapshotting fails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option). Please check the Redis logs for details about the RDB error.
  • 文件: /twcms/kongphp/cache/cache_redis.class.php
  • 位置: 第 85 行
    <?php echo 'KongPHP, Road to Jane.'; ?>